中房新闻> 市场动态 >新华社连发三文,吊打楼市变局

新华社连发三文,吊打楼市变局

发布时间: 2016-07-22

 

19号、20号、21号,新华社连续三天发文,评论“楼市变局”。

 

三篇文角度不同,分别针对“高杠杆”、“地王”、“去库存难”现象。

 

19日:《警惕繁荣背后有风险——一评楼市变局》

 

今年上半年,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以及合肥、南京、苏州、厦门等核心二线城市轮番上演“日光盘”和“一房难求”剧情,将楼市热度急剧推高。房价上涨使得一二线城市库存压力基本释放,但“买涨不买跌”的心理驱使一波又一波买房人涌入售楼处,提早释放购房需求。上海、深圳再现通宵排队买房,合肥、南京陷入上万人争抢百套房源的疯狂模式……

 

文中主要表达了这样几个意思:

 

1、与前几轮楼市反弹不同的是,本轮部分城市房价暴涨、地王频出,更多与金融杠杆的撬动有关。这一现象与2015年股市流失的场外配资非常相似。

 

2、如果杠杆过高,房地产就不再像必需品,而是越来越像金融品,势必催生房地产投机行为和房地产价格泡沫。(美国的次贷危机、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就是这么来的!)

 

防范住房金融风险,关键就要一个动作:改革!

 

20日:《小心地产市场的“地王”盛宴——二评楼市变局》

 

上半年,全国50个主要城市冒出200余宗“地王”,堪称有史以来高价地最密集涌现的半年。而在上一个“地王”年的2013年,也不过拍出60宗“地王”。

 

1、部分开发商通过融资举债、加杠杆等方式造“地王”,企图以房价上涨自我解套;在积极扩张战略下,很多却是饮鸩止渴,债务风险加大。

 

在传统房价与地价关系即“面粉”“面包”问题之外,更应关注“和面的水”的流动性。

 

2、上半年“地王”很多是国企央企,而他们的初衷多是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争取账面好看、掌握主导权。

 

3、219宗“地王”中,溢价率超过100%的地块有109宗,超过50%的地块更多达167宗,不但推高未来房价,更加重产业风险、金融风险以及国有资本流失风险。

 

21日:《去库存”要打持久战——三评楼市变局》

 

在市场分化加剧的背景下,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库存总量仍在高位。市场机构调查显示,沈阳和大连(楼盘)等城市虽然消化周期均有回落,仍高达19.5个月和22.6个月。对于城市吸附力不足、人口净流出的三四线城市而言,去库存压力依然很大。

1、提示商业地产风险:存量过大、空置率高、租金低,成为“难啃的骨头”。

 

2、去库存应通过“人”的城镇化,而非加杠杆。加杠杆只能使资金过度向一二线城市集中:热点城市房价高位跳涨、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难度加大。

 

3、过去5年建了太多的高密度的中小户型为主的住宅,必须降低容积率,同时减少中小户型产品,否则去库存永远无解。

 

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,稿件来源为:读懂财富。如发现政治性、事实性、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。